上海凯泉泵业(集团)有限公司-舵手:林凯文董事长
来源:泵阀资源 点击量:561人物:林凯文
籍贯:浙江省永嘉县
单位:上海凯泉泵业(集团)有限公司
职务:总裁
荣誉:上海市浙江商会副会长、第十届“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”、上海市优秀企业家、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、温州市“十大优秀在外创业青年”
1983年9月,年仅17岁的林凯文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浙江省汽车学校。两年学业期满后,他被分配到永嘉汽车运输公司。两年的汽车装配工作经历激活了林凯文挑战生活的渴望。1987年,他感受到了社会的不断开放,这次他作出了生命中的重要决定:辞职下海。随后,诞生了他生平的第一个企业——摩托车修理行,尽管几个月之后就流产了。虽然有过初次创业的阵痛,但是在风雨飘摇的数月中,无意识地,他超越了瓯北镇的同龄人,他感受到了经商带来的苦与乐,更重要的是嗅到了自己正在迸发出的遨游“商场”的一种潜能。那一刻,他没有也不可能想到后来的梦想。然而,他有一种直觉,他的未来不会停滞在瓯北小镇上,甚至,也不会停滞在永嘉县里。1989年,已是商界弄潮儿的林凯文无意之中抓住了一个机会,他将SG型的管道泵推向中国北方等地,获得了不小的成功。成功因素很多,但其中最重要的是,这种型号的水泵占地面积相对较少,与从前的水泵有很大区别。
接着,林凯文超越“搬砖头”这种寻常温州小老板的惯用模式,他筹集起一笔资金,办起了永嘉瓯北水泵厂,到1990年下半年,第一期厂房已在林凯文圈定的两亩土地上建成。
四年过去了。当林凯文走在1994年的温州永嘉县时,仅仅29岁的林凯文已有足够资本被人在饭桌或其它公共空间中评点:永嘉瓯北水泵厂在全县水泵企业中排名第三;年销售额已达1000万。但林凯文自有更大的抱负、更大的梦想。在中国,只有一个地方可以满足他的梦想,这个梦想之地就是上海。
1994年10月,上海汶水路860号,一千平方米的一个庞大仓库里,林凯文摆下了阵势,公司的名称叫作“上海凯泉给水工程有限公司”。当未来“凯泉”公司的支柱之一的周涛先生于1996年1月来应聘的时候,与“凯泉”的部门经理先进行了交谈,随后,林凯文与他进行了一番对话,半个小时之后,周涛已决定在“凯泉”放手。同样的心理反应也发生在某外地企业一号首脑的李建东先生身上。
早在永嘉县的时候,林凯文便深刻的感觉到中国城市正在发生的巨变,大量的城市建筑工程正应运而生,随着这些城市建筑工程的产生,水泵市场正进行着一次重大的调整,水泵业也面临着一次崭新的革命;市场需要低噪音、占地少、结构紧凑、运行可靠的高品质水泵。
1996年2、3月期间,周涛、李建东们作为销售人才与林凯文面谈时,林凯文头脑中有着对中国城市建筑面貌不断变化的清晰理解;手中有着“永嘉瓯北水泵厂”成熟的SG与ISG两款民角建筑水泵产品;心中则盘旋着从民用建筑设计院了解到的数字,民用建筑水泵的全国市场需求量为60亿。问题在于庞大的市场里“凯泉”只占了极小极小的一个份额。林凯文认为这是不正常。对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反复思考,促使林凯文先于他人想到了这么一点:立刻改变以往的销售模式,变过去店铺式为今天的无店铺销售。换言之,“短缺经济”时代,企业是朝南坐的老大,顾客需要东西,必须自己上门,即使上门来,还要看看顾客是否顺我眼。当时代发生变化之后,市场经济成为主导,用户选择开始多样。新的销售模式必须跟上,坐着销售必须变为走着销售,“凯泉”全体销售人员将前往中国各地,开辟新的战场,从而扩大市场份额。
周涛、李建东们奔向中国各地,在开拓市场那些含辛茹苦的日子里,他们所遭遇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。一种独特的思路就是一笔庞大的财富,而一个天才的想法就能产生一个市场。林凯文“走着销”的概念最终为新生的“凯泉”奠定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平台。1995年,“凯泉”在上海的营销额还是只有800万左右,仅仅过了一年,“凯泉”的营业额已达到6000万,这已是林凯文在永嘉县黄金岁月的6倍,到了1997年,凯泉的销售额已突破1个亿。